CBA的外援政策一直是备受关注的焦点话题,近日余嘉豪与程帅澎在交流中谈及CBA究竟是双外援好还是单外援好,跟此前单外援呼声较高不同,二人观点一致,都认为双外援才是最能锻炼国内球员的模式。
单外援模式曾经被寄予厚望,人们期待它能为年轻球员开辟广阔的成长空间。理论上,场上少了一个外援,国内球员便能获得更多的球权与上场时间,从而得到充分锻炼。然而,在单外援体系下,球队为了追求战绩,往往将核心战术围绕外援展开。关键球处理、进攻组织大多依赖外援,国内球员在进攻端的参与感不足,更多是扮演配角,战术地位偏低,难以在实战中积累关键球处理经验,比赛强度和对抗水平也相对有限 。长期处于这样的环境,部分球员甚至可能滋生依赖心理,在面对高水平对手时缺乏自信和竞争力。
反观双外援模式,看似压缩了国内球员的上场时间,实则有巨大的锻炼价值。在与高水平外援同场竞技的过程中,国内球员能够近距离感受顶级球员的技术、意识和比赛态度。双外援带来的高强度对抗和快节奏比赛,让国内球员时刻处于紧张状态,促使他们不断提升自己的身体素质、技术水平和战术理解能力。在防守外援的过程中,国内球员能学习到更先进的防守技巧,增强防守意识;在与外援配合进攻时,也能提升战术素养和团队协作能力。而且双外援的存在会使比赛的竞争更加激烈,球队在排兵布阵时需要更全面地考量国内球员的特点和能力,这也为有实力的国内球员提供了更多表现机会。
从 CBA 的发展历程来看,外援政策的每一次调整都伴随着联赛格局和国内球员发展的变化。曾经的双外援时代,比赛的观赏性和竞技水平都有显著提升。如今,随着联赛的不断发展,新赛季外援使用政策调整为 4 节 7 人次,前三节每节最多 2 人次,第 4 节最多 1 人次,这种 “双外援 + 单外援末节决胜” 的模式,既保留了双外援带来的高强度对抗,又在末节给国内球员创造了决定比赛胜负的关键机会。
当然,无论是单外援还是双外援,都并非完美无缺,都需要与球队的战术体系、球员特点以及联赛发展目标相适配。但就余嘉豪和程帅澎所强调的 “在竞争中锻炼” 这一观点而言,双外援模式无疑为国内球员提供了一个更高水平的竞争平台。它激励着国内球员不断突破自我,向着更高的篮球水平迈进,也为 CBA 联赛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与竞争力,让我们共同期待 CBA 在合理的外援政策下,培养出更多优秀的本土球员,推动中国篮球事业蓬勃发展 。
编辑:李慧
一审:李慧
二审:汤世明
三审:王超
Copyright 2024 J9·九游会 (中国)官方网站-9 GAMES All Rights by 九游会